Tana 初体验:优雅大纲笔记与强大标签管理的完美结合

在使用 Tana 的第 1 个小时,我就确定这是一款对我来说非常有趣的产品。从七八年前的幕布开始,大纲式的笔记结构一直就是我的心头好,因为它的大纲节点天然的灵活和整齐,无需排版就可以做出至少看起来结构清晰的笔记结构。

而在 Tana 中我感受到了比幕布更加优雅的大纲体验,同样极简的 UI,但是更丝滑、更好看的缩进动效,以及更加有质感的标签设计,在很多地方堆砌了很多细节体验,使得整个记录过程都非常的舒服。

其次是更加强大的键盘操作方式,以及全局的快捷命令。一开始只是为了快速地切换明亮和黑暗模式,所以才频繁地体验这个功能,但它就像 Obsidian 里的 comman+P,包含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命令需求,使得完全键盘操作成为可能。

Tana 的 Supertag 起始于标签,但提供了比传统标签更加庞大的想象空间,我们似乎真的可以用标签来管理一切了。所有大纲节点都可以被同一个标签聚集在一起,然后就可以进一步设置过滤、分组、排序、视图等操作,提供了初步的、近似 Notion 数据库的使用体验,这一点跟 Heptabase 的标签体验有一点点相似,只不过 Tana 的标签聚合和管理的是大纲节点(node),而 Heptabase 标签管理的则是卡片(Card)。

但是标签会遇到的问题,在 Supertag 中一样存在,例如什么时候要打标签,打什么样的标签,以及如何管理标签?这些问题都需要后续的深度体验中再一一解决。

本站所有文章,除非特别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转载本文需附上本文链接,未经授权,禁止大篇幅复制、盗用、采集或发布本站内容至其他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

笔记实操技巧

Notion 插件推荐:用谷歌搜索 Notion 笔记库的内容

2024-5-8 18:36:49

笔记实操技巧

Obsidian 无法打开插件市场的解决办法

2023-3-3 14:21:24

欢迎订阅我的 Notion 课程

一站式学习,从入门到精通

X